Search

《讓孩子來適應父母,而不是反過來》

對於孩子,我們第一個想法是,他們很弱,我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讓孩子來適應父母,而不是反過來》

對於孩子,我們第一個想法是,他們很弱,我們必須保護他們。

其實這句話不完全正確,甚至可以說不正確。

人類因為頭圍過大的關係,都是以早產兒的身分出生。即便滿40週以上,對比其他動物來說,仍然是早產兒。

大多數的動物幾乎一出生幾個小時內就有行走的能力,或者最晚幾週內,但人類嬰兒可能需要花上差不多一年的時間。種種的因素讓大多數人越來越保護孩子,過度保護孩子、順從孩子、溺愛孩子。

但你知道孩子一點都不弱嗎?他們只是需要學習和體驗。

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吃喝拉撒搞得暈頭轉向,大概就是因為逃不出「保護」的思維,所以凡事順著他們,期待他們有一天能突然頓悟學會一切事情。

有在發摟我們動態和貼文的就知道,我們家的孩子可以說是相當規律和穩定,最大的差別就在於,我們依照科學理論讓他們在短時間循序漸進地順應我們的生活,而非反過來。

我們設下了很多規則:

1、操作制約是教養的好工具
透過制約動令約束看電視的時間,用鬧鐘倒數計時限制看電視的時間。或者是採操作制約的方式,以下午水果讓在恩放棄看電視。制約動令也可以用在幫在恩在熙洗澡,喊123,不戴太陽帽直接沖水,他們在聽到123時會自己閉氣閉眼,也就不怕水跑進眼睛。

2、固定睡覺時間,無論是午睡或是晚上睡覺,時間到了就是得去睡。
一開始當然在恩都會鬧脾氣不想睡,但久了之後他就知道這就是規定。當然我們也會給他一點餘裕,例如他想玩拼圖,我們就會設鬧鐘給他十分鐘,響了之後就讓他玩完那幅拼圖,接著他就很甘願地去睡覺了,不吵也不鬧。

3、吃飯要吃就吃,不吃就沒得吃。
我們不怕孩子餓肚子,因為我們不是沒有供給你食物,是你自己選擇要去玩或者是不吃的,那就是等大人吃完後就收走食物,讓他們餓肚子餓到下一餐。但如果在恩午餐吃得不錯,我們下午會給他點心水果吃,作為操作制約的正向獎勵。

4、讓孩子參與家事,即便他們肯定做不好。
參與家事可以學到物體的物理屬性、五感體驗、完成任務的滿足感,以及最重要的責任感。

5、讓他們體驗和失敗。
例如很燙的水壺,我們會告訴他們這是燙的不要碰,但孩子肯定是想碰碰看,於是我們就讓他碰碰看,他們就曉得這是燙的(當然我們不會用火來讓他體驗)。失敗是最好的老師,像前幾篇提到的玩拼圖,孩子會不斷經歷失敗,但他們也會有所學習,並且學得更好。

人類的嬰兒是學習機器,是好奇寶寶,你給他們越多機會學習,他們就學得越快。然而過度的保護卻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機會,父母該做的就是放手多過於保護。

讓孩子來適應父母的生活,而不是反過來;尊重他們的個體意識,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;放手讓他們體驗,最好讓他們失敗,這樣他們才能學得更快。

這就是 #鷹式教育

#教育 #教養 #寶寶 #嬰兒 #孩子 #男孩 #家庭 #育兒日記 #育兒 #弟弟 #哥哥 #父母 #幼兒 #幼兒教育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是Hiram & Queenie,對孩子教育有著奔放思想的一對夫妻。「鷹孩」音同嬰孩,代表著我們對孩子的理想,像老鷹一樣飛翔。 在這裡分享我們的教育理念、生活點滴以及旅遊見聞。
View all posts